小豆子出生至今除了晚上來不及溫熱母乳只好餵配方奶,白天時間幾乎都是餵母乳。


而且為便於計量每餐的奶量,及觀察餐與餐的間隔時間,所以都是先擠出來冷藏後加溫餵食,也不至於時時要注意豆子是否餓了,還是有其它的需求。


但是新手母乳媽媽因為經驗不足,心理及生理狀況需要身旁的人多一點的關心和體諒。


雖然愛咪住在娘家,但是對於第一次接觸餵食母乳的家人來說,並不十分了解母乳的特性,尤其由醫院甫回家,剛始轉大部分餵食母乳的豆子,出現便便很稀、次數增加及漲氣等狀況,家人一度懷疑是愛咪的奶有問題,每次到要溫奶時愛咪爸基於心疼孫子可能會被愛咪餵到生病的顧慮,都叨叨的說:如果你的奶有問題就不要再餵了,給小豆子喝配方奶就好了,不會問題這麼多...


每次聽到這些話就會讓辛苦擠奶的愛咪覺得很受傷。


我常常在想,自己的家人都會這樣說了,如果是在婆家的母乳媽媽,被這樣制止不是更難過嗎?


餵食母奶真的需要一點勇氣去堅持,因為六個月以前的寶寶所有的抗體都是來自母親,這是配方奶所無法提供的,而且並不是每一個小寶寶都有這樣的幸福。




另外一個對於餵食母乳比較省錢的迷失也需要澄清一下:


除非是在家帶小孩的媽媽,可以隨時提供寶寶母乳,如果是上班後的母乳媽媽,在母奶保存上大多採用可重複使用的集奶瓶或是一次使用的集乳袋,但是集乳袋並不便宜,一盒日本製集乳袋的價格大概快可以買一小瓶配方奶了...


如果公司有冰箱可保存,而且集乳後當天或隔天食用者,用重複使用的集奶瓶即可。


但是如果幾天才拿給保母者,為了確保母乳於保存期間不受污染,最好還是使用集乳袋較好。





至於奶水的多寡與胸部的大小則毫無關係,而且這段時間可是小胸部再次發育的最佳時機呢!


要怎麼樣才會有奶水呢?當然是初期的勤加按摩加上月子期間多吃發奶食物來維持嘍~


就網路上所提供的發奶食物依續列出來給大家參考:


*發奶食物


原則上為湯湯水水、或腥味重、膠質多的食物


黑麥汁/雞精/豆漿/魚湯蚵仔湯青木瓜燉排骨豬腳花生熱奶茶/發奶湯/寶寶的嘴


(以上粗字部分愛咪都試過了,大概熱奶茶是最方便又快速的,可以預備一些鮮奶在冰箱平時微波後當水喝,黑麥汁則是買荷蘭皇家的,因為這個牌子是有機釀造的,又不會太甜)


退奶食物


前三項一定退千萬別誤食,其餘的依個人體質而異,不小心吃到可以快點追奶


(但是粉光蔘是可以吃的喔~)


韮菜/人蔘/麥芽/麥茶/竹筍/薄荷/菊花茶/瓜類/蘆筍/梨子


還有一點也要提醒母乳媽媽:


因為哺餵母乳會刺激腦下垂體分泌泌乳素,而泌乳素會抑制排卵,所以月經可能會因此失調,會有不規則甚至月經不來的情況,但仍需注意避孕。


而且醫生也說因為母奶媽媽時常需要餵奶導致睡眠中斷或是不足等情況,容易有陰道感染的問題,所以要多喝優酪乳增加好菌。


這時爸爸們才發現,原來不是傻人所想的那樣=_=|||...


以為忍了幾個月終於要解放了,沒想到餵食母乳的媽媽因為內分泌的原故,也會影響到性生活的慾望和方便性,所以爸爸們大概都會很矛盾吧!


到底是要讓寶寶喝母奶還是要顧全自己的需求...(爸爸們~請多多體諒母奶媽媽啊!)


愛咪月子中住在娘家每天的吃和睡都是為了當個稱職的全職乳牛,豆子爸則三不五時下班後才來看看豆子,而且每次都很會挑時間,都是豆子快要睡著或是已經睡覺的時候,所以還完全感覺不出當小豆子排山倒海哭鬧的可怕!


不過豆子爸的好日子也不多了,回復上班後小豆子每個星期都會帶回家睡覺,到時他就知道帶孩子有多辛苦了~




PS.再提供一個寶寶訓練網站,有一些圓點卡和視覺刺激的相關圖卡可下載:


http://www.palmchristy.net/baby/download.htm


 


關於母乳保存期及注意事項等,可以上台灣母乳協會的網站,那兒提供非常豐富的知識可供查詢,以下為轉載相關內容參考:


1. 母乳儲存注意事項:
(以下之母乳儲存資訊,僅適用於健康足月的寶寶。早產兒及病嬰通常有更嚴格的集奶方式跟儲存期限。)
集奶前先洗手,使用經過熱水消毒及乾燥過的儲奶容器。集乳時,不碰容器內側。設計用來餵奶後即可丟棄的袋子;因為會透氣,較不適合儲存。若用來存放母乳,最好包裹2層外袋,且儲放時先將空氣擠出,再直立放入。 
對寶寶來說,新鮮的冷藏母奶比冷凍母奶好。如果是準備寶寶2天內的存糧,冷藏即可。 
冷凍時,宜選用消毒過可重複使用的玻離或塑膠瓶,如果不確定寶寶大致的食量,可以在每個容器儲存約60-120CC的母乳,之後,視寶寶需要而調整,小容量解凍容易也不會因為吃不完而浪費。 
在明顯的地方標上擠奶的年份、日期、時間。如果托兒場所也有其他的母奶寶寶時:記得把寶寶的名字也寫在標籤上。如果有服藥或吃特殊的食物也一併註記。
擠出之奶水,若一小時內不食用,隨之冰存。若48小時內不食用,則應冷凍處理。 
已解凍又餵食後剩餘的母乳,不可再次冷藏、解凍,應當餐吃完。 
同一天擠出的冷藏母奶,可以放在同一個瓶子儲存。 
可以在已經冷凍的母奶上加新的奶水,但要先把新的奶水在冰箱冷藏放涼。同時冷凍母乳須多於新的母乳。 
你的庫存母奶,已先進的先出為原則(舊的先用) 
儲放冰箱時,應儲存在冰箱深部,避免儲存在靠外面的冰箱門上,以維持溫度的穩定。 
擠出的母乳會出現脂肪分離,看起來分成兩層,上層比較黃,下層比較清,這是正常現象。使用前輕微的搖晃,使脂肪混合均勻。 
當你儲奶給住院中的寶寶時,優先選用消毒過且可密閉的硬容器,勿使用母乳袋,以減低奶水受感染的機率。


母乳的安全儲存時間:






























 



剛擠出的奶水



冷藏室解凍但未加熱之奶水



在冰箱外,以溫水解凍之奶水



室溫(25℃



初乳:12小時
成熟乳:4-6小時



4小時



當餐使用



冷藏室



一般冷藏室5
0 -4℃
冷藏室8



24小時



4小時



冷凍庫



單門式冰箱內之冷凍層:14
冰箱上層,獨立冷凍室:3-4個月



不可再冷凍



不可再冷凍



-20℃專用冷凍庫



6-12個月



不可再冷凍



不可再冷凍



以上的時間資料,如果覺得不容易記住,目前母嬰親善醫院的衛教方式是指導新手媽媽記住:「三、三、三原則」,就是在室溫可放置三小時、冷藏室可放三天、獨立之冷凍室可放三個月。這是絕對安全的時間,媽媽們可以以此為儲存標準。
2. 母乳的加溫方法
冷藏的奶水可以直接置於室溫下,回溫,輕搖後使脂肪混合均勻即可使用。或置於放有溫水的容器中回溫(水溫低於60),搖勻,水位不要超過奶瓶蓋或母奶袋封口,以避免污染奶水。
有些媽媽使用溫奶器溫奶,將溫度定在最低溫即可。
冷凍的奶水可於前一夜先將奶水由冷凍庫移至冷藏庫,解凍後,再隔水溫熱給寶寶吃。
不論冷藏或冷凍奶水均不能使用微波爐加熱,除了熱點不均勻的問題外,微波加熱也破壞了母奶內的活細胞和抗體,請避免使用。


rubym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

忙著懷孕和生孩子的愛咪終於又重拾吳哥遊記了!

到柬埔寨一定少不了看棕糖製作的過程,所以我們也請司機小陳在路程上順道安排。

一般的棕糖製作大多是在當地住家的馬路邊擺了攤子和一口鍋子就做起生意來了,過程大概就是將棕櫚果肉取出,在大鍋中煮到黏稠狀後製成顆粒,再以棕葉包裹。



rubym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目前網路上正紅的DIY相本製作網站,有設定好的套版,只要將照片依格式排入版格後上傳即可,約三天可收到裝訂完成的照片,在家帶孩子的媽當然也要試試嘍!



試用心得:


這次是抱著實驗的心態,只選擇了最簡單的A5尺吋小本裝訂版。



果然是三天左右就收到了,看起來像是用彩色影印上防水相紙再行裝訂,廠商設計的套版對於不善排版的人十分有幫助,如果喜歡自己排版再套入也行。


製作後的效果當然不如沖洗相片後再加冷膜製的水晶相本一類,相片顏色也會偏深(這點廠商在網頁上也有說明,所以需要一點調整照片的技術)但是比起單張沖印放入相本來說,可以排版並加以裝訂還是比較具收藏感。



書的封面和折頁的作者自述,真的很像一回事~
































有興趣的人可以試試,還蠻好玩的!


http://www.ingtouch.com/book/index.php


PS.愛咪的好日子快過完了,我想這輩子大概就只有這次機會,可以過著兩個月只要負責吃和睡又有薪水可以領的爽日子吧!


rubym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小豆子算是很沒安全感又難搞的小孩,脾氣大、哭聲震天,喜歡在有人的地方,所以幾乎天天都是抱在手上搖來哄去的,愛咪只好想盡辦法到處去找可以讓大家都可以好好休息,讓豆子也可以睡個安穩的東西。


試過的東西有:


*哺乳揹巾(路路揹巾)


 的確是好用,揹起來後可以很容易使小孩睡著,雙手可以空下來做其他的事,但是因為還不熟練揹巾包裹的方式,所以還是要看豆子當時賞不賞臉,不爽或包太久還喬不好時就狂哭。


*小提籃


 可以隨時放在身邊讓他睡覺,外出或是放在客廳都很好用,但是小豆子長太快了,才睡一個半月腳就給睡到提籃外了...(所以目前已經被愛咪淘汰了)



*提籃式搖籃


 親戚借來的,說是已經試用了好幾個小朋友了,提籃可以很方便的提著走,到了定點又可以隨手放下當搖籃使用,愛咪媽則是梆了條帶子可以一邊看電視一邊拉,也便於外出使用,缺點是提籃必須放在地上搖,很怕走過去時不小心踼到或絆倒,而且也不適合長時間讓寶寶睡在上面。



*餐搖椅


 後來一直想去買台APRICA餐搖椅,但是最便宜的一台也要5千多元,如果買了小鬼還不賞臉不就白花錢了...


 正在考慮當中就有人說要借我們一台好用的搖椅,本來也不知道是那一種的,想說那就借來看看好了,沒想到竟然就是COMBI的餐搖椅咧!



 它的搖擺方式為水平搖擺,比較不會使寶寶脆弱的腦部受傷,高度和角度都可以調整,輪子也可以很方便的推到合適的地方,等大點時還可以當餐椅使用。




果然是會挑好貨的小豆子,第一天放上去就安穩的睡了一個上午~


適合推薦給家裡有難搞小孩的新手媽媽!



另外節錄了網路上馬階小兒科醫師有關抱寶寶時搖晃和嬰兒照顧的文章,提供給新手媽媽參考:



6個嬰兒照顧問題解答 馬偕醫院小兒科資深主治醫師 何啟生


不管事先做了多少準備,等到小baby一出生,還是會發現許多看似平常,卻沒有正確答案的問題,讓爸爸媽媽們不知該如何是好,0歲寶寶單元歸納出嬰兒飲食、睡眠、疾病、清潔……,共20個常見的育嬰困擾,請教資深的小兒科醫師何啟生,讓家長們對於照顧小寶寶更有信心。


◆ Question 1. 
要不要將寶寶的手腳包起來?
中國人習慣將寶寶包得密密實實的,認為這樣寶寶較有安全感,而且也不會因為身體反射動作而受到驚嚇,可是西方的父母卻喜歡讓寶寶手腳自由活動,以便促進其身體感覺發展,究竟寶寶的手腳該不該包起來呢?


正解
新生兒還不能完全控制自己的手腳,往往會因為身體痙攣或一些突發的聲音,而產生驚嚇反射動作,並且容易從睡夢中驚醒。包裹他的手腳,可以讓他重溫母體中的安全感,慢慢適應外界的環境,同時也能幫助嬰兒保持體溫,因此,醫師建議,滿月以前的寶寶在睡覺的時候,最好將其手腳包起來,等到滿兩個月以後,寶寶開始想探索外界,也比較不容易受驚了,就可以脫離襁褓。


 


◆ Question 2. 
寶寶要穿多少才不會著涼?
阿媽們有句諺語:「嬰兒沒有六月天」,也就是說嬰兒怕冷、不怕熱。因此,為了避免寶寶著涼感冒,爸爸媽媽拼命給孩子加衣服,全身裹得像個小粽子,可是反觀歐美日等國家,即使大冷天,寶寶也穿的不多,這使得新世代的父母產生「寶寶該穿多少才不會著涼」的困擾。


正解
嬰兒的新陳代謝比成人快,所以也比較怕熱,冬天時固然應該穿的保暖一點,但是天氣熱的時候,穿太多反而會令寶寶不舒服,加上他的體溫很容易受外界的影響,所以在給他穿衣時,必須更注意環境的冷暖變化。一般而言,大人覺得冷,必須穿多時,就給寶寶多穿一件;大人覺得熱,必須少穿時,就幫寶寶多脫掉一件,而夜晚則比白天多穿一件。


 


◆ Question 3. 
寶寶哭的時候,該不該抱他?
新手父母最怕聽到寶寶哭,一來是捨不得,二來是怕吵到鄰人,於是寶寶一哭,就趕緊抱他起來,可是幾次之後,聰明的寶寶立刻發現,「哭」是吸引大人來抱他的最有效方法,而變成一種習慣,這可累壞了沒有經驗的父母,在抱與不抱之間,左右為難,萬一家中的阿公、阿媽再插手干涉,問題就更複雜了。


正解
哭,是人與生俱來的本能反應,嬰兒哭的原因有很多,包括︰尿片濕了、肚子餓了、想睡覺了或是生病了……,家長應該先檢查一下,如果這些因素都排除了,寶寶還是哭個不停,就表示他可能缺乏安全感或是想要引起大人的注意,這時候就應該先和他說說話,安撫他的情緒,如果還是無效,才把他抱起來,萬一媽媽們太忙,不能馬上抱他,讓他哭一會兒,也是可以的。


 


◆ Question 4. 
可不可以搖晃寶寶?


很多人都有經驗,寶寶吵鬧的時候,只要搖一搖他,就可以獲得暫時的寧靜,有些寶寶甚至必須靠大人搖晃才能入睡,然而也有人認為大力搖晃寶寶,會對腦部造成傷害,搖晃寶寶真的有這樣的危險性嗎?該怎麼搖,才正確呢?


正解
嬰兒喜歡被搖晃,但是卻可能因為用力過猛,而表現出不安、嗜睡、流口水、四肢無力、抽筋、痙攣、嘔吐、呼吸加速、體溫下降(心跳過慢)等症狀,嚴重時,甚至會昏迷、死亡,這便是所謂的嬰兒搖晃症候群,主要是因為嬰兒的頭部較重(佔了身體總重量的25%),而且腦部的水含量較多、髓鞘發育不成熟,加上他的頸部支撐力不夠,被搖晃時,腦部容易受到壓迫與扭曲,因此,醫師呼籲,家長要搖晃寶寶時,只能輕輕地前後、左右晃,不可旋轉、上下晃動,或突然改變方向;另外,類似搖晃的動作也會導致同樣的危險(反覆將寶寶拋到空中、將寶寶架在肩背上搖動、將寶寶放在大人腿上晃動、抱著寶寶旋轉等),也應盡量避免。


 


◆ Question 5. 
寶寶的睡眠時間多久為正常?


剛有寶寶的父母幾乎都會加入熊貓族行列(眼眶掛著黑輪),因為寶寶好像睡沒有多久就會醒來,或是白天猛睡覺、晚上精神百倍,爸爸媽媽們的生活作息也就因此而大亂,疲憊又充滿疑惑的家長不禁要問︰寶寶的睡眠時間多長才算正常?怎麼做才可以讓寶寶配合大人的作息,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呢?


正解
剛出生的小寶寶一天要睡將近20個小時,13個月大的寶寶則睡1515.5個小時……隨著年紀的增加,寶寶所需的睡眠時間會愈來愈短,不過由於較小寶寶的睡眠覺醒循環較短,所以,夜間醒來的次數便會增多,同時,胎兒在母體中,沒有白天、晚上的差別,出生後無法適應大人「白天活動、晚上睡覺」的方式,就會有「日夜顛倒」的情形。改善的方法是白天不要讓寶寶睡太多(尤其是黃昏過後),盡量逗他玩,給他適當的運動,喝奶時間到了,即使他還在睡,也要把他叫醒,等到快睡覺前,再幫寶寶洗個溫水澡,就比較容易讓他乖乖入睡了。


 


◆ Question 6. 
應該讓寶寶養成獨睡習慣嗎?


這也是東西方育兒觀念的分歧點,歐美國家的父母希望孩子能夠儘早培養獨立性,因此寶寶從一出生起,就有自己專屬的嬰兒房,與父母分房而睡;但是東方寶寶卻多半與照顧者同一個房間,有些甚至睡在父母的床上,方便爸爸媽媽們照顧,究竟哪一種方式才最適合小嬰兒呢?


正解
寶寶從小單獨睡,可以培養獨立性,同時也不會受到大人活動的干擾,但是在照顧上,則較為不便,如果孩子有發燒、生病等特殊因素的話,同房而睡,寶寶較有安全感(可以聽到爸爸媽媽的聲音),家長也能就近照顧,因此,醫師建議1歲以下的幼兒最好與父母同房不同床,一方面可以省去家長兩地奔跑,另一方面也可以提供即時的照顧。


談嬰兒搖晃症候群 Shaken Baby Syndrome馬偕醫院小兒科資深主治醫師 何啟生


所謂嬰兒搖晃症候群是指因為施加於嬰兒或是幼小孩童頭部劇烈的來回搖晃所造成的不良後果,尤其是腦部的傷害。這種搖晃通常都是無數次快速地搖晃,不一定要有頭部的直接碰撞,但頭部的撞傷常合併發生,而嬰兒搖晃症候群常造成小孩的腦損傷、失明、癱瘓、抽搐痙攣乃至死亡。嬰兒搖晃症候群是在嬰幼兒因外力傷害而造成死亡或長期發育障礙的主要原因,發生的年齡從新生兒至四歲都有被報告,大部分的病例發生在小孩一歲以前,主要是在三至八個月大時。


嬰幼兒會被劇烈搖晃的情形常常是因為寶寶的哭鬧不安,而照顧的大人無法安撫或嘗試讓小孩安靜而不得要領時,因為氣憤加上挫折而失去了控制,將小孩抱起,緊抓住幼兒,無論雙手置於兩側腋窩或抱住小孩雙臂,一陣劇烈地搖動嬰兒,搖晃的時間通常在五至十五或二十秒鐘,每秒可晃動二至四下。搖晃時,頭部以頸部為軸心造成腦部很多方向的受力及加減速度而受傷。嬰兒搖晃症候群會造成腦部的傷害主要是因為嬰幼兒的頭部佔了約全身重量的百分之二十五(成人的比例為百分之十),且嬰兒腦部的水分含量較高,髓鞘化未完全,所以較成人的腦部柔軟且脆弱,而嬰兒的頸部肌肉較柔弱無力,所以在被搖晃時在頭顱骨內腦部更容易被扭曲和壓迫,此時,經由以下的機轉,就造成了腦部程度不等的傷害:(1)腦部的表淺靜脈連結著腦部和硬腦膜,而硬腦膜緊貼在顱骨內側,當這橋樑靜脈受到牽扯而超過它們的彈性張力時,就會破裂出血,造成硬腦膜下血腫或蜘蛛膜下出血。(2)腦部撞擊到頭顱骨的內緣,造成腦組織直接的受傷。(3)腦部深層的組織和神經纖維在劇烈搖動時被破壞斷裂。(4)嬰兒被搖晃時停止了哭泣也停止呼吸,使得身體特別是腦部氧氣的供應不足,進一步造成腦組織不可逆性的傷害。(5)受傷的腦細胞會釋放出有害的化學物質導致腦組織的缺氧更嚴重或是直接造成腦細胞破壞死亡。以上這些機轉會導致急速的腦水腫使得腦壓增加,使得腦血管血流更降低而腦部缺氧更嚴重,終至更多的腦組織壞死。


臨床的症狀由於搖晃時間的長短以及劇烈程度不同而有差異,再加上嬰幼兒是否有否摔在硬物或碰撞也會有不同的徵兆。臨床上這些症狀反應有不安、嗜睡、不停的流口水、四肢無力、抽搐痙攣、嘔吐、乃至呼吸加快、體溫下降和心跳過慢,嚴重者呈現昏迷、、心跳停止、瞳孔放大甚至死亡。其他常合併的發現有視網膜出血,顱骨骨折,肋骨、鎖骨骨折,頭臉或身體皮膚瘀血等。


由於腦部程度不等的傷害,臨床上可以有很多後遺症,包括有學習障礙、動作發育遲滯、肢體偏癱等腦性麻痺、視力受損甚至失明、語言障礙、癲癇等。


探究造成事件發生的原因,往往是因為嬰兒的哭鬧,而照顧者安撫不成無法控制情緒,憤怒之下失手造成的悲劇。哭是嬰兒表達身體不舒服的唯一方法,而會造成小孩哭鬧的原因很多,譬如肚子餓、尿布濕了、尿布疹痛癢、便秘肛裂、發燒、急性中耳炎、嬰兒腸絞痛、腸套疊等,有時包布或衣服上的別針不慎碰觸到身體也會引起不適而哭鬧,碰到嬰兒不停的哭鬧時,詢問有經驗的照顧者是可以的,請教小兒專科醫師當然更好,經由醫師詳細的檢查才更容易找到原因,對症治療。在家中,當遇到嬰兒哭鬧不停時,經初步的安撫無法停止,小孩也沒有飢餓、尿濕或發燒的現象,我們建議家長可先給與安撫奶嘴,將寶貝用包被舒適地包著,抱著他走一走,可輕拍他的背;較大的嬰兒可讓他坐一坐學步車;一會兒後在將他放在小床上幾分鐘再走開,或許寶寶會安靜下來;切忌在盛怒時抱著小孩,當您極度憤怒焦慮時,可嘗試將小孩放在安全的地方,打電話給朋友或鄰居,也可深呼吸十次,然後再十次,放鬆自己;也可為自己做些事譬如彈奏喜歡的樂曲、喝杯咖啡或茶、淋浴或閱讀雜誌書本等。也有專家建議可以坐下,閉上眼睛,回想生活記憶中愉快的事,幾分鐘內儘量不要移動,也可寫下自己十件最好的事情或是關於小孩十項最好的事件,僅量轉移自己的憤怒與不安。平常不要畏懼要求親戚朋友的幫忙,告知你心中的感受,分擔你的憂懼。


值得家長了解的是,除了劇烈搖晃會造成寶寶的受傷,其他的動作也可能導致傷害,譬如反覆的將小孩拋向空中、將小寶寶架在肩膀或背上搖動、將寶寶騎坐在大人的腳或膝蓋上晃動、將小孩抱著旋轉等。


如何減少嬰兒搖晃徵候群的發生有賴於事前的避免搖晃寶寶,再一次地以小兒科醫師的身份叮嚀家長,不管有任何理由,絕對不能搖晃任何一位二歲以下的小孩,在抱小孩、和寶寶玩耍時一定要保護他的頭頸部,給與適當的支持,也一定要告知照顧您小寶寶的保母或親朋,讓他們了解搖晃嬰兒的危險性。大部分的嬰兒在出生後數個月內會有哭鬧的情形,大人要學習如何處理。萬一你真的不小心搖晃了孩子,切記要立刻送醫,在就診時不要因為困窘或罪惡感不敢告知醫師,及早的診治往往有助於避免無法挽回的結果,更能減少後遺症的發生。


rubym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4) 人氣()

本來就已經有一台HOLGA 120CFN,但是看到現在有出玻璃鏡片的就想買台來試試~



目前官網出的只有Multi-ColorGreenRed,但是拍賣網的什麼顏色都有,愛咪忍不住就敗了一台白黑色的。




其實去年在日本的網站上看過限量全白機後就一直念念不忘,出國時看到有日本妹帶著拍照都忍不住多看了好幾眼...




本來還以為是白色塑料機身,沒想到竟然是"加工"上去的,用久了上面的塗料應該會剝落吧!



或許內部保留黑色有曝光上的考量,但總是會讓多花些錢去買的人感覺不太有價值...


(還是跟本是愛咪自己想太多了,他們就是擺明了騙錢我還去買!)


目前已經拍了幾張了,掃出來再上來分享。


另外讓愛咪懊惱的是買了後才又看到網上有人在賣全白色玻璃的,真是要命


rubym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常有朋友問愛咪,到底應該買什麼焦段的鏡頭比較實用?


就我個人而言,出門在外能不更換鏡頭就不更換,一方面是帶太多鏡頭不方便,


二來減少因更換鏡頭中風沙或灰塵落入機身中,所以經常都是一機一鏡出門。


如果想要增加光線拍攝範圍當然是大光圈好使,但是動輒數萬元的大光圈鏡頭並非每個人都買的起,更別說那些買起來都快比機身貴的鏡頭了。


從上回買D70+18~ 70m m到現在也使用3年了吧!


這當中當然要另外買一顆便宜又好用的50mmF1.8做室內拍攝用,加在D70上等同35mm格式的75mm,很適合拍人像,而且一般情況大都不需開到閃燈。


但是用18~ 70m m有時候碰到某些場合(如婚宴攝影)則會有焦長及景深不足的情況發生。


愛咪在剛懷孕時想想:將來小豆子生下來後大概什麼太貴的器材暫時都不能買了吧!


也就把心一恆,敗了支18~ 135m mF 3.5 F 3.5~ 5.6G回來,雖說也不是什麼頂級的鏡頭,但是暫時將就著用也還可行,何況才近萬元還想買到什麼啊!



果然!


真是一分錢一分貸~


一支18~ 70m m就已經要8千多,這樣比較起來18~ 135m m才近萬元,已經算是超值了!


但是收到鏡頭光看到泰國製就讓我的心涼掉一半了...



拿起來右手邊的18~ 135m m手感較輕,因為全鏡身都是塑膠製造。

這顆鏡本來是搭在D80Kit一套賣的,對於剛入門的人來說,這樣的重量或許相對比較容易接受。




焦長全開的鏡頭長度相對才多出一些,鏡頭全收起來時約等長,便於出門的輕便裝備。



雖然在最長焦段的光圈還是只有F5.6,但是已算的上是經濟實惠型的鏡頭嘍!



Ps.愛咪除了TOKINA的大光圈變焦鏡會花錢去買外,對於其它副廠的鏡頭實在沒什麼興趣~


rubym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拍攝這組寶寶照片時的愛咪已經懷孕九個月了,


但是遇到拍照這件事,全身的細胞可都活了起來,靈活的咧!


(懷孕4個月時也還跑去幫同事拍文定場子呢~)


因為拍寶寶不能使用閃燈,大肚婆只好扛著之前敗下去的簡易燈具和反光板。






駿介的爸爸是日本人吶~


但是小寶寶怎麼看起來都一樣,而且個頭還比一般同齡寶寶大的多...有像日本人嗎?




這個人不是媽咪,而是駿介的阿姨,但是聽說駿介喜歡大ㄋㄟㄋㄟ的女生,


才抱起來而以就笑的這麼滿足的模樣,嗯~果然是日本人吶!




這組則是這二天才拍的,


小波是愛咪媽幫人帶的小朋友,個性非常開放,算是很容易拍攝的小朋友,


(小波是她幫自己取的,小朋友都無法抗拒的中了天線寶寶的毒了...)


我只是讓她自己自由活動就可以想的出這麼多的花招來,侯塞累啊!


 


沒想到愛咪媽幫人帶小孩還附帶愛咪三不五時製作的成長紀錄和撥放版,


比較有閒功夫時還能動手做做寫真本,不知道這可不可以當作應徵帶小孩的廣告















愛咪媽說:要到何時我家小豆子才能像這樣拍照啊?


rubym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


話說帶小孩的日子真是過的超快的,不知不覺就已經一個月了!(這樣也養大一個月了...)


前陣子小豆子還因為疑似有腸胃道的問題搞的一家人焦急萬分,還好經過檢查後只是腸炎而以,只是看著才出生沒多久的豆子被安排一堆連大人聽了都會倒退三步的檢查,同時為了讓胃部排空而斷食改打點滴,小手小腳輪流瀭液,還打的小手都已經浮腫,看的我和老公都很不忍心~


還好只是虛驚一場,目前已無大礙!


對於不會說話只會用哭來表達的嬰兒真的是很難搞吶!!




小豆子啊:


媽咪到現在可都還沒幫你洗過澡呢~


(因為真的很怕把豆子弄掉到水裡,只好辛苦阿嬤了...)


 




而且阿嬤在小豆子洗澡後都還會來個全身SPA按摩,舒服的咧!



才一個月大的小豆子就可以抬頭了~





當然三不五時也要讓媽咪和阿嬤惡搞一下!


不想戴帽子的豆子被我們連換了好幾頂來拍照,拍的脾氣都來了!


(真是脾氣不太好的小孩=-=||| 據說是因為豆子的媽懷孕時脾氣也不太好所致...)





rubym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4) 人氣()

要說愛咪現在是「乳牛」或是「米蟲」我可都是無法反駁的!


目前的生活睜開眼就是不斷的吃、吃、吃,擠奶、餵奶、擠奶、餵奶...


如果在一天當中能偷一點時間上上網、看看書,做一些自己的事情就很滿足了,因為愛咪媽媽一但看到我又在東摸西摸了就會叫我快去床上休息,覺得現在的我真的很像專門生產新鮮人乳的工廠,每天吃進去的東西都是為了能生產高營養價值的生乳。


現在又看到網路發奶第一名的黑麥汁,看來非去訂來喝喝看不可了!


另外懶惰的小豆子一但開始餓肚子了就不想直接喝ㄋㄟㄋㄟ,老是喜歡愛咪用奶瓶來餵,因為這樣就不用花太多力氣去吸ㄋㄟㄋㄟ了,結果食量增加了不少,這點實在有點困擾愛咪~


看著回家後才一個星期小豆子,怎麼覺得又胖了些,愛咪和豆子爸爸實在有點擔心會不會因為餵太多ㄋㄟㄋㄟ而讓小豆子變成『超級大豆子』!


這怎麼得了,我們可沒辦法幫她準備那麼多的嫁妝啊!



當初我和老公都以去渡假的心情去生小孩(很奇怪的父母親吧~),


這是愛咪在產科診所的個人房,還蠻舒適的咧!


 


想想還真有點想念住院那幾天的日子,如果不是到月子中心的媽媽應該也會認為那才是真正能好好休息的日子吧!


每天除了有人供3餐外加冷氣全天侯恆溫放送外,還有人幫你照顧小朋友的大、小便和ㄋㄟㄋㄟ,和之前比較起來,只有極度疲勞可以用來形容目前的生活...



另外再提一下這次生產所遇到的情況:


愛咪因為不喜歡大醫院的醫療態度,所以一開始就選擇到產科診所產檢及生產,方便的是生產時什麼東西都可以不要準備,唯一要帶夠的大概就是「麥克先生」了吧!


有些東西可以先準備,有些東西真的是用錢學經驗:


*華哥爾寶貝媽咪束腹帶→別買!


尤其是剖腹產的媽媽,因為上下的寬度不足,只能束屁股的位置而以,坐著又會折到傷口的位置,而且一條就要一千六百多元,產後也不太有實際上的效用,倒不如省起來買塑身衣。


*生產包


有的醫院會在產婦入院時給一袋生產包,實際用多少到出院那天才結算,還不錯用,尤其裡面的紗布內褲彈性很大很好穿脫,因為愛咪本來已經買了最大號的免洗褲了還是穿不下啊!


真的不需要買產後專用內褲,因為術後如廁都需要以優碘水灌洗,所以還是會需要穿脫更換。


*半身束衣→不太好用!


我買的是大腿到胸下的,但是這樣胃的部分沒有被束到,而且後背會有肉肉ㄗ出來,還是加點錢買連身的會比較好一點,如果想回復身材的人是一定要穿的,或許剛穿時會不習慣,可以漸進式的增加每次穿的時間,只要連穿2天外加食用黑豆水,就會明顯的感覺肚子消了許多。


可以買華哥爾寶貝媽咪束褲專用內褲,全棉又是高腰鬆緊,一件也才450元,舒適好穿。


*黑豆水:綠仁黑豆以大火炒20分鐘後中火及小火各炒10分鐘,注意若炒到豆仁變黑則會變苦,炒後黑豆加水及甘草少許煮沸後小火煮40分鐘,可加入少許杜仲(固筋骨或可不加),保溫平日當水喝,目的為消大肚肚,真的是保證有效啊!


但是消肚子後一定要勤加按摩及擦緊實霜,不然真會覺得生孩子的代價真是太大了!



有誰能來教教我怎麼讓小寶寶晚上乖乖睡的方法啊?


rubym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5) 人氣()

小豆子經過了九個月的閉關,和愛咪一起修練的神功已經完成,該是出關的時候了!


因為是剖腹產所以可以很優雅的入院和生產...(這當然是自我催眠啦~)




果真是光輝的十月啊!


到院生產的人還真多,一邊做胎兒監視一邊等著院方將剛出院的房間清出來給愛咪,


這時還可以故做輕鬆,因為接下來就是一連串的:


剃毛→灌腸→打點滴→麻醉→插尿管→消毒肚子→讓我睡著(使我不致於在生產中感覺到自己的肚子被剖開並且止不住的顫抖)→迎接小豆子




在等待麻醉退去的恢復室護士也抱小豆子給我看了一眼,剛出生的豆子還真是喜感十足,


就像老人家說的「油水油水」的,但是依然昏沈的愛咪只能等待明天才能看清楚豆子的模樣了。





現在的剖腹技術果然是高明啊!


才隔了8個小時左右護士小姐就來給老娘拔尿管並要求我開始翻身,而且還要在4個小時後自行下床解尿和進食,並不需要像以前一樣等到排氣過後等等的...


術後第一個難關當然是翻身了,因為這時麻藥的效力並未完全退去,所以才會希望你在這時候翻身以利排氣。


愛咪就這樣邊抓著床邊翻身,並且感覺著滿肚子的氣從腸子裡跑到體外去,嗯~是有點不舒服!


但是更難過的應該是第一次下床吧!


真是要命的腿軟~                            


不論是坐起身或是站立全都要老公用半抱的方式緩步移動,這時真是慶幸有個大力士的老公!


再怎麼痛還是想去看清楚小豆子的模樣,希望不要是胖小妹才好,結果看到第一次睜大眼睛的小豆子,一家人也不知道在高興什麼,阿嬤和阿公當場又叫又笑的!




在麻藥退了以後護士會在固定時間補上術後止痛,約在隔天中午打完第三針左右疼痛感也隨之退去,本來還以為原來生孩子還不就如此而以,已經輕鬆的把自己晾在床上等吃等喝。


護士也在此時將小豆子推到房間讓我們看個夠~


還是有不真實的感覺,這是誰家的小孩啊?




真的是在我的肚子裡足足長了9個月才出來的小傢伙嗎?


大家都說小豆子的鼻子以上像極了爸爸,只有小嘴像愛咪,有嗎? 


~ 果 然 有 像 , 是 父 女 沒 錯 啦 ~





沒想到護士第二天下午來量血壓時竟一把抓了一下愛咪的奶奶說:


你好睡的時間只剩今天了,請儘量睡覺吧!大概明天就會漲奶了,到時候你會痛到像有石頭壓在胸口一樣無法好好睡覺了。


愛咪還一邊在想:是會有多痛!又不是沒按摩過胸部,大概就是那個程度吧!


果然,我又輕忽了漲奶的威力,不只胸部漲痛,在加上全身還汗流浹背,簡直就是到燥熱發狂的地步,再加上要狂按摩尚未暢通的乳線,當下真的就只想罵髒話而以...


當然,這些都經歷過了也...還是沒感覺自己升格當媽媽了=_=|||







Ps.話說入院前還千萬叮嚀老公,其它的東西都可以不要帶沒關係,相機2台是最重要的!


(一台拍黑白底片紀錄照,生產前一天還跑去五色鳥進3支3200度的咧,另一台拍數位彩照)


愛咪會儘力不讓格子變成記錄寶寶成長的網頁,這樣可會對不起我那群寶貝相機的!



實在很感謝沒來醫院看我的體貼的同事及朋友們,愛咪在這時才體會到去醫院看產婦實在是一件折磨產婦的事,對於4小時就要擠一次奶的產婦而言,能好好的休息和睡眠才是最重要的事啊!


rubym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