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朋友看到小豆子的照片都會有些疑惑,小豆子的鼻側看來似乎紅紅一片,是受傷了還是怎麼了?但是又不好意思問愛咪。

 

 

豆子的臉是被床母給做了記號了啦~

 

醫生說這是「微血管增生」,一出生時還不太明顯,但是顏色會隨著時間愈來愈深,直到一歲以後才又會漸漸收縮,約二歲後會完全消退,如果學齡時再不退的話可以用雷射去除,所以也可以算是胎記的一種。



 

如果將來小豆子問我為什麼她的臉上紅紅的,我們都會告訴她:

 

因為你是乖寶寶,所以才會有天使的記號啊!

 

愛咪對於這個記號的態度還蠻開放的,我們也曾擔心這或許會對她和其他小朋友間的人際關係造成困擾,但是在豆子住院的那段日子,看到了無數在新生兒中心情況更特殊的寶寶們,當時豆子的腸炎和他們比較起來已經算是最輕微的狀況了,何況是臉上這一點點的印記~

 

現代生活和工作的壓力已不若以往,能夠如願的懷孕並且生出一個健康的寶寶真的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是應該要感恩了!



 

 

反正目前醫學這麼發達,說不定過幾年又有新藥出來了,不然要豆子爸多存些嫁妝給她就好啦!

 


 

紅色的胎記~嬰兒血管瘤

 

花蓮門諾會醫院小兒科主治醫師 鄭永隆

 

血管瘤是在出生時或出生後三個月至六個月內出現,常發生於頭、臉及頸部,影響寶寶外觀,造成爸媽的擔心。父母的耐心加上與醫師密切配合,有時不必治療就可痊癒;但具有危險性的血管瘤,如長在眼睛、咽喉、肢體末端,則需特別留意。

一些新生兒出生後,皮膚會出現鮮紅色的印記,有人說它是「床母」留下的記號,也有人說那是「胎記」,但這其實是幼兒身上常見的「血管瘤」。血管瘤並非一定在出生時就被發現。約有一半的血管瘤是在出生一週或一歲時才出現。血管瘤可長在身上任何部位,於皮膚表面最常見,其中約有一半的血管瘤發生在頭、臉、頸部,最易造成外觀上的困擾。至於發生的原因,並不太清楚,只知是胚胎期發育不正常的結果。

根據統計,台灣的平均發生率也在百分之零點八左右,以每年平均誕生二十萬新生兒計算,國內每年有約一千六百個新生兒患有血管瘤,其中男女比率為一比三。

常發生於頭、臉及頸部

血管瘤因長在不同的部位而有不同的症狀,較常發生於頭、臉及頸部,影響寶寶外觀,造成爸媽對寶寶外觀上的擔心與困擾,寶寶長大後會影響人際關係及自信心。

有少數長在眼臉、鼻子及嘴巴周圍甚至口腔內的血管瘤,則有可能造成寶寶視力、呼吸和吸吮等功能的障礙,若長在肛門會影響排便,一旦表皮潰爛易引起細菌感染,癒合之後比較易留疤痕,尤以發生在鼻、耳、唇的血管瘤,潰爛以後會造成組織變型,要特別注意。

除此之外,潰爛之後,有時會流血不停,雖然機會不大,但流血之時,易引起家長焦慮恐慌,所以仍需適當給予止血。除了皮膚外,另外在身體組織如肌肉及內臟等,也可能發生血管瘤。罹患肝臟、腎臟血管瘤,會使靜脈回到心臟的血流量大,導致心臟衰竭或引起血小板過低。海綿竇血管瘤長在腦內,最常見的症狀為癲癇、頭痛,如破裂出血量多會產生神經障礙,留下後遺症。

血管瘤的三種分類

血管瘤的病灶大小,可以小如米粒大,也可大至覆蓋半個臉部或四肢。臨床上,它可以是凸起的腫瘤,狀如草莓,也有些深入真皮或脂肪層,觸之如麵團、海綿,具有壓縮性的皮下腫瘤,也可以是表面平整呈一片紅斑塊。一般依其形狀及臨床演變過程,將血管瘤分成三種主要類型:草莓樣血管瘤、葡萄酒色斑和海棉狀血管瘤。

(一)草莓型血管瘤
草莓型血管瘤依其發展變化,大致可分三個階段:
1.
增生期:血管瘤是在出生時或出生後三個月至六個月內出現。增生速度在前幾個星期特別快速,往往比嬰兒生長速度快,通常會持續增生達三至六個月。
2.
穩定期:到一歲左右就比較不會再膨脹,至於其大小則因人而異,有的會大到25公分 亦不足為奇。
3.
消退期:血管瘤顏色變淺,形狀變小變平。大多恢復正常,但也有少數患者會留下疤痕,尤其是有潰瘍產生的,易留下疤痕。

草莓型血管瘤約有50%在五歲以前完全消退,70%會在七歲以前消退,只有少數持續退化到十~十二歲時尚有殘存,以部位來說,長在鼻子、耳朵、嘴唇三處的草莓狀血管瘤,最不容易完全消褪。

(二)酒色斑血管瘤
酒色斑血管瘤又稱燄色痣,是真皮內成群成熟的微血管異常擴張造成,一千名嬰兒中約有五位會出現酒色斑。皮膚病灶呈現葡萄酒樣紅色斑塊,通常出生就被發現於臉部、頸部或四肢,這種酒色斑幾乎不會隨年齡增長而退色或消失。

此紅色斑塊雖不像草莓樣血管瘤,在初期會凸出表面或增大,但是有極少數的酒色斑卻會併發其他神經或結締組織的病變,例如:長在四肢的酒色斑,有些會併發肢體內大血管的異常發育,引起單側肢體肥厚;長在背部的酒色斑,長大後有可能在脊髓內發育或血管瘤壓迫神經,引起肢體麻痺;而長在臉上,尤其是眼神經支的酒色斑,在腦內也可能有血管瘤,會有痙攣、視覺障礙、青光眼或智商不足現象。

所以建議這些嬰兒應及早請教醫師,接受詳細理學檢查,瞭解以後應注意事項,儘早發現這些可能性,儘早治療。

(三)海綿狀血管瘤
海綿狀血管瘤是較少見的血管瘤,由皮下海綿狀成團血管增生而成,皮膚呈膚色或藍紫色隆起,有時上方或伴有草莓樣血管瘤。其生長與退化過程和草莓樣血管瘤類似,但退縮後較易在皮膚上形成柔軟袋狀物,此疤痕可於長大後考慮接受整形手術。

具有危險性的血管瘤需留意

此外,家長也應注意以下事項:
1.
要父母親等待草莓狀血管瘤自行退化需極大耐心,但只要與醫師密切配合,並注意是否有潰爛、流血、細菌感染等併發症,避免任何不必要的治療,預後通常相當不錯。

2.
具有危險性的血管瘤,需特別留意,例如長在眼睛、咽喉、肢體末端的血管瘤,或長在較敏感區域如:鼻、唇、耳朵,以及大型軀幹部位的血管瘤。

3.
可能的併發症包含六種: 

a.
流血。
b.
破皮潰瘍,常在生長快速的病灶與尿布區可以發現。
c.
感染。
d.
殘餘病灶可有血管擴張斑痕、皮膚萎縮及低色素斑。?
e.
視覺或聽覺障礙。

f.
呼吸阻塞。
g.
骨骼變形。
h.
外觀心理障礙。
i.
嚴重者會有心臟衰竭甚至出血休克。

4.
脈衝式染料雷射對酒色斑雖有很好的療效,但亦需經過多次的治療,才能有令人滿意的結果。

新生兒的皮膚紅色胎記,看似簡單其實不然,相關的診斷與治療,家長應與有經驗的醫師攜手合作,使患者除了避免機能上的障礙,亦同時免除心理上的負擔。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rubym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